刘世涛
与贾徽兄相识近十年了,随着交往日深,越来越感觉到他是属于艺术型的人。熟悉贾徽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与心中坚定的艺术理念、以及纯和温雅的外表,述诸书法语言,展呈出一种独特的个性的光彩,成为我最敬佩的为数不多的青年书家之一。近日,贾徽兄成功的在洛阳举办了“贾徽、刘聚森书法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很大反响。我在高兴之余,不由得有话要说。
贾徽9岁习书,自多宝塔、九成宫入手,旁及诸贴。高中时期,随着对传统的深入,贾徽因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影响了学业,未能升入大学。因对书法的痴爱,97年脱产两年到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书法大专班求学。在天津诸名家高昭业、张建会等先生的教诲下,苦练勤修,诸体兼攻,尤喜篆书。贾徽的篆书,以小篆为基,上溯甲骨、金文,下习清诸篆书大家笔意,在多年的临帖与创作实践中不断取舍、不断结合,逐渐形成了专精篆书、诸体兼擅、不激不厉、古朴雅致的书风。贾徽对书法传统的浸淫,在青年书家当中能与其比肩的恐怕不多。他说,传统就是他艺术创作的生命。细观贾徽的书法作品,皆从传统中来,无一笔是胡写乱画。贾徽的治学、创作观是非常严谨的,就是在平时临帖的时候也一笔不苟,做到“拟之者贵似”。而在创作的时候虽崇尚思想上的自由,但也讲究以传统为基,随性挥洒。在内心深处,他期待的是那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上层境界。同为书道中人的我深知,对传统深入的程度直接决定书家艺术道路的长度。沈鹏先生曾经说过:“基础深厚书路广”。因为书法的“道”是以“技”与“法”为基础的,“法”为必经之路,而“法”只能通过大量的书法实践与对传统的体悟来完成。贾徽兄成传统功力的深厚、扎实,确是令我折服的原因之一。
贾徽兄还非常注重“字外功”的锤炼与修养。他喜欢读有“真实教益”的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论、书论是他阅读必不可少的书藉。同时他还格外喜欢音乐。他喜欢听的音乐,萨克斯、葫芦丝、古琴、古筝等古典音乐世界名曲皆有,无论中外。而对于流行音乐贾徽兄则明显不“感冒”,他心中皆是名曲经典,这也是“取法乎高”的另一种体现吧。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音乐的环境中完成的。在音乐美妙的旋律中,将自己带入脱离尘俗的音乐中的境界,此时的毛笔是渲泄情绪的一种工具,此时心绪的表现,不斤斤计较于点画、结构,不拘工拙,一任自然。有时,他也会根据书法作品的内容、意境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音乐的牵引下很自然的做到对作品风格的调合。音乐风格热情激烈的,笔下的作品也充盈着激情。而在婉约优雅的音乐境界中,含蓄蕴藉的作品也油然而生。沈尹默先生曾说:“书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它没有琴弦而独有音乐的韵律节奏,没有色彩而具有画的意境” 贾徽兄深谙此道:他善于将天籁般的声音,注入秉赋独异的心中的灵泉当中。又通过他的勤学敏悟使之融汇成自己鲜明的艺术语言,向我们描绘着一种愈加高深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97年负芨津门是贾徽艺术人生中一个起点,那么2004年正式调入沧州画院则可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文联领导的大力举荐和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之下,贾徽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艺术家。此时,他不再为生计而担忧,他有了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来进行学习与创作。一年多来,贾徽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洛阳展出的部分精品都是在这一时间创作出来的。
任何的艺术道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汗水的辛勤浇灌也使得枝头上果实累累。几年来,贾徽兄的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七届、八届国展、三届正书展及四、五届刻字展等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型展览赛事十余次,并被《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多种专业报刊专题介绍或发表作品,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颇有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回望来时的路,贾徽的艺术道路是艰难的,他非常感谢老一辈书家给予的很多关怀、支持与帮助,不管生活如何变化,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积累、拼搏。我们有理由相信,年仅35岁的贾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不断的惊喜与好的作品问世。我们期侍着……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