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平

艺术网站
网站首页 | 艺术简介 | 艺术展厅 | 艺术家相册 | 书画知识 | 名家点评 | 展览记事 | 访问大中华书画网
艺术简介
陈银平

  陈银平,字石杨,号西田主人,广平居士。甘肃通渭人,现居海南。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文化委员会文创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海南创作基地副主任、海南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民建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旅游文化委员会委员、甘肃张芝书法院特聘教授、海南省美协会员理论委员...(详细介绍)

中国书画动态 更多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在北京开幕
·【152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51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50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9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8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7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6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5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专场8】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4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3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2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1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0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9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8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6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5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7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书画鉴赏知识 更多
 
名家点评

抒雅正不羁的洒脱,歌万境通圆的磊落

发表时间:2014/8/12 11:47:05    

——浅析陈银平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文∕石 儒

  陈银平先生画作继承的是中国宋元山水的优秀传统,讲求意境萧蔬幽淡、笔墨变化自然、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
在谈陈银平先生的山水画艺术特色之前,先理一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致脉络。中国山水画产生于晋和南朝末,至唐末五代达到一个高峰。北宋的山水画基本上继承李成、范宽等北方派画风,南宋自始至终流行李、刘、马、夏水墨刚劲画派风。元赵孟頫托古改制,主张摒弃南宋,仿效北宋,远法晋唐。黄公望虽受赵的影响,但专意于山水画,且更多地着意于董、巨,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黄公望并把董、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的黄公望,是陈银平先生推崇的元代山水画大家之一。《富春山居图》是黄子久的代表作。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继赵孟頫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陈银平先生学习古人而不拘泥古人,还把精力放在学习当代大师身上,如当代艺术大师崔如琢先生的指墨画。

  由明代中期后,董其昌对当时绘画流派缤纷、画家各有师承所表现出纷杂的绘画面貌,作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南北宗”论,倡导文人画。他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讲求通过对笔和墨的运用表现文人画的味道,以让画面保函“士气”;并有“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等对绘画的论述。这一绘画思想,对陈银平先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陈银平先生的山水画,还在于他卓有成效地实现了这个新方向,创造出了与宋代和元代文人画不同的一种新文人画,并且极为成功地对它作了注释。陈银平先生宗法董巨、黄公望、董其昌,其作品古雅隽秀,表现了他对绘画的认识和他的美学思想。在绘画技法方面,他虽恪守古法、注重摹古,但在阐发、揄扬传统绘画技术方面,可谓是“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故能妙绝古人”。大家知道,清代早朝革新派以石涛、朱耷、弘仁、髡残为代表,后人称其为清初“四大画僧”,其中以石涛、朱耷最为突出。陈银平先生的山水画尽管同样以传统绘画技法为基础,学习石涛、朱耷,但有一定的创造性,加之受当代艺术大师崔如琢先生之影响,又注重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艺术上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探索精神,他敢于向传统挑战、勇于革新,并以别开生面,自具一格,成就斐然的新画风展现于世,这在当今是极不寻常的,更是难能可贵的。
石涛所画山水,苍郁恣肆、郁勃豪放,淋漓洒脱、意境古雅,奇险中见秀润、奔放中见苍劲,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生前即声振大江南北,对后世影响极大。陈银平先生正是承袭了他这一传统绘画精神。

  弘仁(渐江)又是陈银平先生推崇且深究的画家之一。故他笔下的山水有别于一味摹古,皴法新奇,苍劲整洁,格调清新,深得写生传神之妙,能将山川之美及新奇之姿表现得自然真切,富于生命气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时誉极高。陈银平先生的山水画作具有这一特色。
“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也是银平先生早期心追眼模的山水画家之一。龚半千山水浓郁苍劲、浑厚凝重、丰腴滋润、有黑白分明之风,又有明丽秀雅、清新自然之貌,故有“黑龚”及“白龚”之称。其山水以善于墨法名世,对宋人的“积墨法”有独特的创造,“一遍点、二遍加、三遍皴,便歇了,待干又加浓点,又加淡点一道,连总数是为七遍(《柴丈画说》)”。这种层层积染,多次皴擦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格。故其山水画富有新意、风貌独具。今天这一点在陈银平先生的画作中亦有所呈现。

  张戈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这样评价陈银平先生的画作:“古人云“山水画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比,皆入妙品”。余以为山水画当以此为至高境界,银平兄所绘《江山胜景图》与本人所藏的《山静太古图》皆为其早期精心之作,笔墨凝山河之雄浑,绘林泉之灵秀,正如宾翁所言:“可观烟云出没,可听山泉为歌”是也”。

  我们再引用发表于《未来导报》总第970期2011年11月6日陈银平先生发表的一遍文章《砚边随笔一则》中的一段话:“最近作画乐于使用积墨,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水浑然雄厚之气。粗皮半生宣、(40cm?-60cm)见方、北京大森宿墨为宜,有时不甘于只停留于水墨的清淡与静素,加入些许的赭石和三青,用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山石的质感,尽管没有做到子美一样“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但看的时间一久,再和纯水墨的作品一对比还是觉的不设色的作品更接近自然纯净之美,更能将山水自然之理显露的透彻且富有生机,水墨的晕染与枯笔的勾勒便于彰显北方山水的静穆,唐人摩诘有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是也。

  李旭君言:“银平山水极有古意与笔墨风韵,传统功力颇深”,我谓古人将自己的灵魂安置在画作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之间,亦或是飞泉流瀑、亭台轩榭之处,此风明代遗民画家多为之,他们意在寻求脱离世俗之羁绊,将灵魂安顿在自己用笔墨勾勒的天境之中,命运的坎坷与世事的多舛极易让所有心灵渴望守静的人包括后来的观画者将自己转移到这一胜景之中,或者说至少是一种无言的神往,宋人郭熙云:“君子之所以爱夫山者,其旨安在?丘国,素养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这也许就是我的注意力—以贯之的贯注在传统山水之上,力追古人根源所在吧” 。

  前面提到陈银平先生受教于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学习指墨画。谈到“指画”,不能不说清代画家,“指画”创始人高其佩。所谓指画,就是用指甲、指头蘸水墨与颜料在纸、绢上勾皴,或兼用手掌抹染,高其佩毕生苦心钻研此道,将指画格局创造得比较完美,凡人物、花鸟、动物皆能加以表现,殊为不易,故深得时贤敬重。到了近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也精于此道,但多以小幅人物、花鸟为主;只是到了现代,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把“指画”发扬光大,用于创作大幅山水,其作品摄人心魄,令世人震撼!再到今天,我们发现陈银平先生潜心钻研指画,虽受教于崔如琢大师,但颇有心得,如他被中国邮政印制限量珍藏版集邮册的国画作品《夏岚西山图》、《山村晓雪图》等,这一批画都是别具匠心的精心力作!看到陈银平先生作为一个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国画艺术家家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今人倍受鼓舞,当然我们更期待他未来的丹青之树能结出更大更甜的硕果,我想他一定行!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陈银平先生的足迹从早期河西的丝绸古道、塞北的贺兰雪山到南岳的祝融青峰、琼岛的七仙云岭,亦或是后来的俊秀黄山还是地藏九华,似乎几乎都可以在他的画作中照见古人笔下些许的洒脱恣肆与丘壑雏形,他常以宾翁之言告诫自己:“磊磊落落,峨嵋一角、一方净土,可观烟云出没,可听山泉为歌,此乃生命之体验,灵魂之升华”。

  最后,我们还是引用他自己文章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人生是苦海,我在苦海中飘荡;人生是乐园,我在乐园里彷徨;人间是地狱,我在地狱中长啸;人间是天堂,我在天堂里歌唱。歌唱家用的是歌喉,我用的是笔墨,只愿摩挲诗书画,不想通游人鬼神,大道圆通,万境归一,只要把心灵的真体悟表现出来,艺术才有价值、艺术才有生命,我的生命为艺术,艺术即是生命”。

(作者系《中国硬笔书法报》特约撰稿人、著名书画家)

 

 

 



 
 
将该展厅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我的展厅
孙菊生艺术官方网站 国际席位号: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