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重庆青年唐大焱五谷画淘出黄金

重庆青年唐大焱五谷画淘出黄金

出自:大中华书画网    发表时间:2013/4/6 18:15:05    点击率:1664

作者:蔡双燕



图为唐大焱创作的彩色粮食画《人民总理周恩来》,这幅画获得了全国金奖。 



图为唐大焱创作的彩色粮食画《江南水乡》 



图为唐大焱叶脉画,《巴渝民居》 


  树叶、芝麻、玉米、谷子甚至野草种籽,这些看起来遍地都是、并不值钱的材料,却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这是天方夜谭吗?不,它是重庆一家小微企业创造的成果。

  在位于北碚的重庆叶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新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作:一只长尾绿孔雀悠闲的在牡丹花间踱步——它不是一幅中国传统国画,而是用芝麻、草种、玉米、谷子等自然材料制作而成的“五谷画”,“这幅孔雀牡丹图用了十多万粒各种种籽,尤其是孔雀尾巴,为了表现翎毛的自然感,我用的是一种很微小的草种。”制作者唐大焱说,他也是重庆五谷粮食画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所谓五谷粮食画,即把各种粮食、植物或中草药种子,经过配药、加热、晾晒或烘干、染制、定色、防虫、防腐处理等工序后,粘贴到画板上,制作而成的各种画面。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起于唐,盛于清,清乾隆时曾是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这个起于田间地头的乡土艺术,历经千年沧桑,几经传承断代,走进濒危的边缘,很多老工艺师都认为粮食画难以发展壮大,而唐大焱却选择了这项艺术大胆创业,并取得了成功。

  30岁的唐大焱出生在重庆一个边远的区县万盛,爷爷、父亲都是煤矿工人,唐家祖辈会制作“五谷画”,一代代传承下来,唐家人都会这门艺术,唐大焱从5岁就开始接触“五谷画”,这成为他的一个业余爱好。2001年,唐大焱在重庆师范大学上大学时,用一年时间,用一万颗粮食完成一幅处女作——《凤凰牡丹》。毕业后,唐大焱分配到了重庆一中当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同事见到了这幅《凤凰牡丹》,之后他三番五次要求唐大焱把这幅画卖给他。这件事让唐大焱意识到五谷画蕴藏的商机。

  2008年,唐大焱决定辞职创业,从事五谷画创作。时值周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大焱决定创作一幅纪念周总理的“五谷画”,他用了5个月、芝麻11万颗,创作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彩色粮食画《人民总理周恩来》,这幅画获得了全国金奖,并被一位收藏家以8万元价格买走,这给了唐大焱更大的信心。

  然而,一次意外却打断了唐大焱的“创业梦”。2008年9月,他从十米高的画室窗台不慎坠落,造成全身20多处骨折,右肺严重挫伤。在家卧床数月后唐大焱开始以轮椅为伴,此后半年咬紧牙关做康复训练。一年以后,唐大焱用坚强的毅力渡过难关,再次回到“五谷画”的创业路上。

  在北碚区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朋友的帮助下,大焱成功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五谷粮食画传承工作室——“天下粮仓”。其作品《五谷丰登》,在中国第十届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上获奖。

  在多年的实践中,唐大焱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了一套环保和作品长期保存的制作技术。该技术有20多道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严格要求,此方法可达到防虫、蛀、腐、霉等作用。作品不变形、不褪色、不霉变、不虫蛀,可永久收藏。

  除了借鉴传统的中国国画、年画题材,西方印象派、抽象派油画也可以用“五谷画”来表现,“我们不仅仿照名画,也有很多自己的原创作品。”唐大焱称,“最畅销的粮食画是以巴渝特色的风景、民俗画面为主的,它们的地方特色很鲜明。”

  2011年,北碚五谷粮食画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唐大焱成为粮食画“非遗”传承人,他的企业也被列为北碚重点文化微企,并获得重庆市政府4万元财政扶持。

  在“五谷粮食画”基础上,唐大焱又开发了叶脉画系列产品,作品内容多以九州名胜、巴渝山水和梅兰竹菊、春夏秋冬、岁寒三友等中国元素为主。其中吊脚楼、北碚风光尽显巴渝特色,尤其引人注目。2012年,这个小微企业已实现销售额90余万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访客留言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